
當我開始遊玩 MercurySteam 新款動作角色扮演遊戲《火焰之刃》時,最初的預期既準確又帶有誤導性。這款看似融合工作室《惡魔城》系列精神續作與《戰神》機制的作品,逐漸展現出更複雜的內涵——實為透過武器成長取代傳統角色屬性的類魂遊戲。經過三小時試玩,我發現本作以嶄新系統創意重塑經典機制,使其在動作冒險領域中獨樹一幟。
與聖塔莫尼卡工作室作品的表面相似性無可否認。黑暗奇幻背景、厚重打擊感與過肩視角皆令人聯想《戰神》北歐神話篇章。這些相似處貫穿起始階段——我帶著年輕夥伴穿梭於充滿解謎元素的環境,最終抵達棲居在巨型生物背上的居所。當這些元素與FromSoftware標誌性設計(如重置敵人的補血檢查點)結合時,遊戲偶爾會顯得過度借鑑。
八〇年代幻想美學復興
《火焰之刃》以驚人一致性重現1980年代幻想美學。其肌肉賁張的戰士與《蠻王科南》相得益彰,而在竹高蹺上彈跳的詭異類猩猩敵兵,宛如從吉姆·漢森的生物工坊直接躍入遊戲。關於半神鐵匠為石化世界重塑金屬的故事前提,更貼近Xbox 360時期的經典遊戲敘事,而非當代敘事野心。
具衝擊力的定向戰鬥
本作最亮眼之處在於機械創新。其定向戰鬥系統為每個功能鍵分配特定攻擊角度——三角鍵鎖定頭部、交叉鍵攻擊軀幹,方塊與圓圈鍵則執行左右劈砍。當你分析敵人架勢以突破防禦時(例如直刺護衛面部敵兵的腹部),便形成策略深度。戰鬥透過誇張噴血效果與斷肢系統帶來 visceral 滿足感,讓你能真正透過斬斷肢體瓦解敵軍武裝。


9 張圖片


需要精心照料的武器系統
《火焰之刃》的真正創新在於武器系統。有別於典型動作遊戲,你的裝備會隨使用損耗——每次揮擊都會略微鈍化刀刃,需在戰鬥中定期磨利。每件武器還具有永久耐久度,最終必須透過精細製作系統重新鍛造。
鍛造小遊戲是《火焰之刃》最大膽的設計之一。在透過調整矛長或斧刃形狀等參數設計武器後,玩家需透過節奏機制親手錘鍛成形。操作表現將決定武器品質與壽命——優異成果可在永久損毀前進行更多次修復。儘管概念出色,此系統目前因機制說明不清,若未經优化恐使玩家受挫。
潛力與隱憂並存
據預估60-70小時的遊戲時長,玩家對世界多樣性與敵人重複性存有疑慮——我在簡短試玩中便三度遭遇相同的中頭目。然而前所未有的武器定制與遺失機制創造了實際風險。當角色死亡時,裝備武器將遺留現場而非簡單消失——這種具象化懲罰機制可望催生有趣的長期遊玩模式。
這部MercurySteam邪典經典《黑暗之刃》的精神續作,既現代化了開發商的奠基之作,亦融入當代影響。《火焰之刃》並非單純複製魂系或《戰神》公式,而是將借鑑元素重組為獨特存在。在《艾爾登法環》等機制複雜遊戲主導的時代,本作的武器鍛造創新或能在近戰愛好者間開拓獨特利基。
